11月14日早盘,a股和港股地产板块掀起涨停潮,港股德信中国涨幅最大,盘中暴涨超190%,收盘仍涨超110%。碧桂园盘中涨幅超过50%,新华联、天地源、金地集团、新城控股、粤泰股份、中天服务等纷纷涨停。地产债也掀起临停潮,如“21碧地01”涨超60%、“19远洋02”涨超40%,均触发盘中临时停牌。
引发市场热潮的则是在市场间广泛流传的“房地产金融16条”。记者从多位监管部门和金融人士求证到,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从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六个方面部署了16条具体措施,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6条具体措施被看作是政策力度空前,不少分析指出,政策通过房企债务展期和支持再融资,修复房企信用环境,这不仅利于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也有利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稳定。受此影响,14日除地产板块股债大涨外,银行股也迎来普涨。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4日,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支持优质房企可向商业银行申请出具保函置换监管额度内资金。置换金额不得超过监管账户中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30%,置换后的监管资金不得低于监管账户中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70%。
受访人士还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政策底”已明确,“市场底”有望慢慢企稳。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市场销售企稳,唯有企业销售回款得到明显改善,才能使行业真正恢复平稳发展。
稳健的现金流是支撑房地产企业的关键,在市场需求尚未改善的今年,融资环境的冷暖更加决定房企能否化解风险、安然过冬。然而,部分房企的爆雷以及暂停境外债偿付等事件的接连出现,都指向房企面临的融资困境。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7535.5亿元,同比下降51.4%;其中,作为主要融资手段的信用债,央、国企发行总额在总发行的占比为87.1%。
要想化解风险,融资端的畅通至关重要。为此,《通知》一方面通过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对优质房企提供增信支持等举措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压力,以时间换空间。另一方面,《通知》强调继续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做好项目并购支持,为纾困资金“开闸”。
“《通知》对缓解房企流动性困境将提供较大助力。”惠誉博华工商企业部高级分析师王兴萍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通知》针对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吃紧、再融资困难、金融机构和购房者信心不足、对下游建筑建材企业的流动性压力传导等若干方面,皆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王兴萍表示,在地产商的内生现金流方面,《通知》一方面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撬动其他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提供配套融资,形成杠杆效应,疏通项目层面的资金障碍,打通“保交楼”环节;另一方面,允许各地方政府合理调整首付比例、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等措施,亦有助于刺激购房需求。在外部融资方面,《通知》打通了银行贷款、信托等资管产品、债券等多个外部渠道,有助于纾缓地产商流动性压力;同时也对地产商集团层面与项目层面设置了资金风险隔离机制,保障了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