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11月11日,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复神鹰、中材国际接连发布接受调研的公告,相继接受30余家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交流问题近20个。
记者关注到,今年9月以来,沪市已有20余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场关注度明显提升,改革成效持续凸显。
市场人士表示,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频繁迎来机构调研,背后是其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数量规模持续提升,经营业绩稳步向好。
据记者统计,今年9月以来,沪市已有20余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获主流机构扎堆调研,包括三峡能源、中国船舶、中国移动等,参与券商超百家次,参与机构近三百家次,摩根士丹利、交银施罗德等知名国际投资者也参与其中。
针对接受调研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场发布个股相关研报近200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宏观研报50余份,市场关注热度持续提升。交流内容方面,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杠杆率有所改善、激励机制更为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长期投资价值凸显等特征受到机构研报与媒体报道的重点关注。
记者关注到,不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调研活动都吸引了多家机构。例如,9月份,中远海控、中远海能、中远海特、中远海发4家“中远”系企业联合接受机构调研,吸引了aspooncapital、jzcapital等国际投资者,参会人数近百人,实现良好交流效果。
频繁的机构调研背后,是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底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数量规模持续提升,经营业绩稳步向好。
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末,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263家,在沪市公司占比一成左右,其中主板238家,科创板25家。2020年至今,沪市新增33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其中主板10家,科创板新增23家,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持续扩充。经营方面,沪市央企也保持了稳健的经营趋势。2021年度,沪市央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67万亿元,净利润2.48万亿元,相较2019年22.22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12万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而言,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5%和8.2%。
刚刚披露的三季报也显示,沪市央企总体经营稳健,业绩韧性足。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263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89万亿元、净利润2.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8.93%,经营指标均优于沪市整体水平。总体看,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以不足两成的公司数贡献了沪市整体超五成的营业收入以及超六成的净利润,在经营韧性凸显。
从行业情况看,今年前三季度,多数行业业绩稳健。产业链上游行业如煤炭、石油石化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维持在约50%;在新能源车需求量持续增长及电网投资稳步推进的驱动下,电力设备行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1%和31%,延续了上半年的高增速。
同时,部分行业业绩环比改善。三季度以来,在车辆购置税减半等政策驱动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汽车行业经营业绩有所改善,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增速分别为19%和2%。
三年来,伴随国企改革的步伐,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革持续推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内部制度建设、并购重组、分拆上市、股权激励等方式,内部挖潜,外部借力,不断优化治理效能,持续释放经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