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成交量的扩增与收缩中找到股票涨跌的运行特征及规律呢?一定要细化成交量进行解读,从成交金额及手数的趋势演变解读,指数、板块及个股的变化,从中找寻“不同基础条件下的不同状况应用与解读”,这才是解读成交量最重要的关键。市场习惯讲“大小量”问题,但何者为大量?何者为小量?多大为大量?多小为小量?几乎没有任何定义可以解读,麦氏理论尝试给出辨别的定义,与大家共同讨论分享我的研究成果。
三个问题判断支撑增量滚动才会上涨
统计归纳研究发现有三个问题是关键因素,一是时间周期,所有市场参与者最后都会在自然的作息时间周期内进行任何一次的买卖操作。为何买?为何卖?实际上与时间周期是密不可分的。有些人喜欢短线操作,做好短线操作者的心理心态及情绪行为解读,尤其一些个股在5-10天内换手率超过100%,只能采用短期解读他们的操作行为,在有效的换手与不断滚动频率中,该卖的早卖了,该买的早买了,不存在高位套牢,也不存在低位买进至今仍持股赚大钱。
当然,一定有少数或极少数人买进后始终都没有卖出,称为“长期操作”,但统计就是大数法则,针对所有参与数据的平均值解读,无法解读单一个特殊状况,但必须允许特殊状况的存在,所以即使持股没有卖出毕竟是少数影响有限,不能作为市场大多数或绝大多数数据倾向解读。
依据市场习惯统计可以发现,多数个股100%换手率在20-40-60天之间,大致上采取23.6%、38.2%、61.8%的比率认定,即20天内换手率100%占了23.6%,通常有关题材热炒的个股几乎都是这个比率。针对流通盘筹码采取100%测算是如此,将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锁定的数量扣减,换手的频率会更高,即“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不卖的情况下,换手率很多时候会奇高无比,新股与次新股经常都如此,在分类解读上要从这个特征切入才可以更好、更准确、更完整解读其中因素。
第二个影响成交量的关键在“换手比率”或“换手频率”测算,一般低于1%以下的换手率需要100天以上的换手滚动,视为流动性缓慢的换手频率。低于60天周期在1.67%以上,2%以上换手率低于50天,从时间长短因素大致上可以知道筹码的滚动换手率演变,但常态下的有效滚动频率有几种状况分类,2-3%、3-5%、5-8%、8-12%及12%以上,时间大致上在50-33.33-20-12.5-8天,或低于8天的换手率,天数越低代表越投机,滚动频率越高。
横向对比确认完成筹码锁定即将上涨
第三种比较是“横向对比”特征,即找寻在过去1-3年内10-20-40-60日“均额线及均数线”最高与最低水平位比较,高峰值视为高位周期,低谷值视为低位周期,可以加上tapi值进一步比较其后的变动,这样可以更清楚看到其中的变数,以此进行必要的追踪判断认定,以此作为操作上最重要的依据。
举例上证指数,2018年5月18日20日均额线最大1705亿元,向右边横向观察比较,是从2017年2月7日1651亿元以后的低位水平,再往前看另两次的最低分别在2016年10月14日1540亿元,及2016年5月30日1459亿元,对比当时的相对指数高低,及其后的筹码锁定特征比较,近期100%换手率是从2017年8月25日以后累积的181天,平均值3210点,低于这个点位都是亏损的,只有选择认赔杀跌与继续持股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