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的投资门槛较高,基金经理具有相关学科背景是一个硬核加分项,张金涛就是一位具备“医药 金融”复合背景的基金经理。
他本科学习医药生物专业,研究生时期转攻金融,2010年毕业后进入券商研究所成为了一名医药行业分析师,自此一直深耕于医药行业的研究与投资。2015年,张金涛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在头部险资管理过企业年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框架。
在对医药行业的长期跟踪中,张金涛发现,医药板块存在约每五年一轮牛熊周期的规律,且一般是“涨三年跌两年”。
比如,2013年至2015年,医药板块曾有过一轮高歌猛进的强势行情,直至2015年见顶,此后医药板块一直回调至2018年;再比如,2018年末,医药板块见底反弹,2019年至2021年成为市场的高景气度赛道,此后再度下跌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从历史上看,医药板块大约每五年一轮周期,背后原因其实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平衡。当前,我国医药生物产业占gdp的比重大概是6.8%,如果减去医院建设、医务人员工资等费用后仅剩5%左右,这个占比远低于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医疗需求加速增长,疾病种类不断更新,有限的医保资金无法满足庞杂的疾病需求。”张金涛解释道,“供不应求的矛盾会激发政策变革和结构调整,进而形成医药板块大概每五年一轮的大幅震荡,但由于医疗需求是加速增长的,每一轮新的周期都会创出新高。”
站在当前时点,张金涛判断,一方面,2018年开始的药品带量采购已经在2022年进入尾声,医药行业增速已从5%~10%的增速向10%~15%的增速回升;另一方面,从2016年开始的大规模创新药投入将自2023年起迎来集中兑现期,医药板块新一轮投资周期已经启动。
不同于上一轮由cxo领涨的医药行情,张金涛认为,新一轮医药投资周期需要关注“真正的创新”。
“在上一轮医药行情中,创新药仍处于投入周期,所以外包服务的cxo增长最快;但现在,行业周期到了新阶段,从上市公司最新的半年报和三季报来看,很多公司的研发费用增速开始放缓,cxo已经失去了行业高增长的基础,这一轮创新药行情要买有研发成果,且开始放量的公司。”张金涛表示。
因此,创新药是张金涛在新一轮医药板块投资周期中最为关注的方向。
一方面,渗透率提升,是创新药最朴素的投资逻辑。张金涛认为,当前,我国创新药在医保中的支出占比仅有6%,而预期未来可达20%~30%,这中间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从二级市场来看,当前创新药的市值仅占医药板块总市值的12%左右,相比30%的比例上限也仍有较大空间,创新药有望开启“双升”进程。
另一方面,在国内医药企业经过 5~8 年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后,创新药投资将进入集中兑现期。张金涛认为,这一轮创新将会在很多家公司身上发生,但是每家公司大概只能在一两个管线上取得创新成果,从而实现市值从50亿级到200亿级的增长,而想要从200亿级涨到千亿级仍然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