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 南淄博)国家海关总署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2.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8%。在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今年完成外贸增长6%左右的目标已无可能,但放眼长远,随着自贸协定、自贸区扩容及“一带一路”等战略的不断发酵,进出口有望扭转今年以来的颓势。
单看11月的外贸表现,进出口总值2.16万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出口1.25万亿元,下降3.7%,连续第五个月下滑。在此之前的4个月出口降幅分别为9.5%、6.1%、1.1%及3.6%,出口降幅在经历了3个月的收窄之后又反弹至11月的-3.7%。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国际市场复苏乏力仍然是我国出口受制约的主要因素。“目前欧洲经济被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等打乱阵脚,美国经济回暖对于中国出口的实际作用也在减弱,当然,国内具备出口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和批量化也是导致出口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白明说。
而11月的进口则表现出明显的回升趋势。数据显示,11月进口总额9100亿元,同比下降5.6%,虽然是连续第十三个月下滑,但相比于9月的-17.7%及10月的-16%的两位数下滑,进口降幅已有明显收窄。
但对于进口的大幅收窄,业内普遍不“买账”。有分析就认为,11月进口表现之所以回暖主要与包括原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在低位运行有关,依靠着较低的基数撑起了上月的进口数据。这种反弹主要受价格因素影响,并不意味着真实需求有显着变化。
“而放眼全年,进出口仍处在‘双降’区间,整体贸易规模不断缩小,内外需持续不振,全年进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经济疲弱的态势并没有改变。”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尽管今年的外贸形势已成定局,但着眼于未来,中国也在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口。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已经接连推出多项措施力争扳回外贸颓势,包括加大产能“走出去”力度、降低进口关税、加快出口退税、整顿进出口环节收费等措施已经初见成效。白明也表示,自贸区扩容、中国与韩澳自贸协定、“一带一路”等都将渐渐发力,未来外贸持续下滑的态势或将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