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价值蓝筹股在2017年迎来了“戴维斯双击”,实现了估值和业绩的“双升”。在资深投资经理眼中,2017年的a股市场,会成为未来的预演,而价值股的演绎才刚刚开始。
随着a股市场股票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行业内公司间分化加大,业内资深基金经理预期,这将进一步促进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以基本面为主导,中国a股市场很有可能会在这个周期里走向成熟。
“这可能是个大趋势,投资者只能适应这个变化。”当部分投资者还在寄望2018年“风格转换”之时,一批公私募投资大佬坚定地认为,市场不会有所谓的“风格转换”。
回过头来看2017年的市场脉络,“以龙为首”的格局十分清晰。对于接下来的投资布局,基金经理认为,中国龙头企业,在迈向世界的过程中,必须要突破视野的“天花板”,未来应该配置那些真正有机会服务世界的中国龙头公司。
从“跨市场”研究来看,一方面从全球产业比较优势而言,基金经理看好凭借工程师红利与技术不断沉淀的中国高端制造业;另一方面,对标海外市场,中国的保险、银行等,依旧有望获得重估的机会。此外,消费升级这一确定性大趋势,仍将孕育出不少投资机会。
市场风格有望延续
2017年,价值蓝筹股崛起,在资深的投资经理眼中,这一年,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元年。
丰岭资本的董事长金斌,从券商到公募,再到私募基金掌舵者,在资产管理行业历练了16年,对市场有着深入的理解。在其看来,当市场环境发生重大转折的关头,过去的“成功经验”,很可能会变成你的负担。他认为,更长的历史数据以及更宏大的历史背景,才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金斌认为,过去的定价模式,核心在于一、二级市场价差套利,但是ipo市场化改革打破了这种模式,股票定价更加注重上市公司持续的价值创造。a股两极分化是游戏规则变化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2017年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只要ipo市场化改革及打击“监管套利”的决心不变,市场就不会有所谓的“风格变换”。
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是业内少有的长期坚守在投资一线的基金经理,他管理的基金中长期业绩领先。史博认为,2017年是一个拐点,价值蓝筹股的演绎才刚刚开始,远没有到极端的时候。
事实上,从a股市场的表现来看,越来越多的小市值个股正在面临一场流动性大考。在史博看来,一方面,就成熟市场的经验看,如果一家公司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就不会被机构或者市场关注,没有人研究,就自然没有人买入。另一方面,如果一家公司不能达到一定的体量,机构投资可能带来的收益或不能覆盖其研究的成本。
挖掘中国优质公司
投资的本质,在于对世界的认识。
随着a股市场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越来越多的投研团队开始进行跨市场研究,以全球视野,来挖掘中国的核心资产。
基金经理观察到,很多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变得越来越有国际竞争优势,如过去几年手机产业链的崛起和当下汽车产业链的超越式发展。
长信基金的权益负责人安昀,是一位喜欢深度思考的基金经理,他力求以绝对收益的理念,做好每一笔投资决策。在其看来,中国的龙头企业,从服务十几亿人到服务全世界人,必须要突破视野的天花板。
如果以5年到10年为一个基本策略的时间区间,安昀认为,配置有机会服务世界的中国龙头企业才是风险收益和确定性较为合理的策略。